找到相关内容21433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不知道的危机

      现代人最大的进步,就是有「危机意识」!不知道危机的人,醉生梦死,当真正苦难来临的时候,一点预防都没有,所以过去古人「重门击柝」,就是为了要有防备。  ,是人生的实相,只要生活在人间,没有人不经过的磨练。天气有寒冷炎热的,饮食有饥饿饱涨的,人情有冷暖好坏的,世间终有生灭变化的。如果不知道世间之,就好象不知道天高地厚,不知道人情轻重。  知道,就会有所预备。健康的时候,要知道生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5247612.html
  • 感悟人生话

    感悟人生话谛作者: 一、概说  人生,是还是乐呢?一般来说,是苦乐交集的。但从本质上看,是以为本质的,的方面胜过于乐的方面。曹操《短歌行》中云: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譬如朝露,去日多。”《法华经》亦云:“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,众充满,甚可布畏。”然而,导致的原因是什么?佛说:“无常故。”世间的一切法,只要是无常的东西,就会充满悲伤。故佛初成道后,为了救度众生超出六道轮回苦海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3062670.html
  • 一切有为法最后结局都是坏灭

    的安乐呢?世人之所以执著这些轮回的盛事而不肯放下,都是由于未能真正认识到谛。 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

    |无常|轮回|坏|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3/22315114092.html
  • ”的思索

      “”的思索   廖乐根   绪 言   佛陀一代时教,三藏十二部典籍,可谓浩如烟海、博大精深,往往让学佛者望而生畏,不知从何下手。不过,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,千经万论,说来说去,无非是要我们认清和解决一个基本而核心的问题――“”。这一点,在《菩提道次第论》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。本论是宗喀巴大师的杰作,是指引茫茫众生走出黑暗与苦难的一盏明灯。它直指佛佗的本怀,依循龙树、无著二大论师的轨道,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850623.html
  • 人生多的思索

    人生多的思索   文/ 廖乐根   绪 言   佛陀一代时教,三藏十二部典籍,可谓浩如烟海、博大精深,往往让学佛者望而生畏,不知从何下手。不过,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,千经万论,说来说去,无非是要我们认清和解决一个基本而核心的问题――""。这一点,在《菩提道次第论》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。本论是宗喀巴大师的杰作,是指引茫茫众生走出黑暗与苦难的一盏明灯。它直指佛佗的本怀,依循龙树、无著二大论师的轨道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4473708.html
  • 的存在与价值

    的存在与价值 杨玉辉   也许佛教对人述说得最多的莫过于人生的“”了。作为佛教基本理论的四谛说,首先阐述的就是人生的“”,可以说断定人生为也是整个佛教理论的出发点。在这里,“”并不只是指身体的痛苦或感情的痛苦,而是指包括身体痛苦和感情痛苦在内的人的一切痛苦和烦恼。所以佛教所说的很多,也可以把它分为不同的类型,最常见的是把分为八类:生,老、病苦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...

    杨玉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3953959.html
  • 实相般若灭的过程

    实相般若灭的过程   黄国达   四圣谛中的涅槃寂静,说的是贪嗔痴的止息、的息灭。但是到底贪嗔痴如何止息、的息灭过程如何?   若不拘泥于阿含经的文字相,改以般若经的角度来探讨,会是如何?   修学般若者,经由文字般若和观照般若而进入实相般若,是正常的程序。在这过程当中,会减少,止息,终至究竟寂灭。中观般若谈到一切法无自性、从缘起,那么“”也是没有自性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0157460.html
  • 泰山:五颂碑

      五颂碑   窃观三界之内,唯有五种苦事,世人罕知,辄书此颂奉勉,幸希省觉。住灵岩释仁钦述。   生   生来从四大,假合依六尘。   妄识投胎卵,执情为我身。   几回劳父母,恩爱强分亲。   出没何时了,谁知自苦辛。   老   心欲行千里,区区不到头。   祗随声色转,怎肯向身忧。   面皱眉如雪,贪程尚勿休。   可怜无智者,一似恋枝猴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2222489650.html
  • 慈悲缘众生论

    自佛性之理不明,同体之谊斯晦,但知好善恶恶,罔知与乐拔。异类傍生,藐若草芥;囹圄罪,视作当然。谁知蠢蠢含生,知觉无别;贸贸恶党,人类是齐。迷性灵而有意招愆,已为可悯;因夙障而无端罹网,尤属堪哀。乃有目睹凄惶,耳聆哀叫,不惟漠不关怀,方且快称应尔。呜呼!悲名拔,舍此辈以何缘?慈名与乐,向善趣而奚益?《戒本经》云:“菩萨于恶人所,起慈悲心,深于善人。”良有以也。未探斯旨,藉口惩非,自恃暂居福报...

    蕅益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2940131.html
  • 邪淫的地狱

           口交的地狱报:  又彼比丘。知业果报。次复观察合大地狱。复有何处。  彼见闻知复有异处。名割刳处。是合地狱第二别处。众生何业生于彼处。  彼见有人杀盗邪行。乐行多作。堕合地狱。生割刳处。杀生偷盗业及果报。如前所说。  何者邪行。谓于妇女不应行处。口中行淫。彼人以是恶业因缘。身坏命终。堕于恶处合大地狱。生割刳处。  受大苦恼。所谓者。阎魔罗人。以热铁钉。  钉其口中。从头而出。...

    佛说

    |邪淫|地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4113734507.html